再启征程,中国科大丝路考古队二赴伊朗进行考古发掘

发布时间:2019-06-10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2019年6月1日上午,中国科大丝绸之路考古队在人文学院南平101教室召开赴伊朗考古发掘前准备工作会议暨考古发掘出征动员会。

2018年11月,中国科大丝路考古队与伊朗内沙布尔大学联合对伊朗东北部代表性遗址Borj进行了第一期野外调查与系统测绘工作,确定了遗址的年代跨度、分布范围及遗址周边地形地貌特征等。2019年6月至7月,中国科大丝路考古队将与内沙布尔大学继续合作,对Borj遗址开展第二期正式考古发掘,同时进行伊朗高原南部与西南部史前遗址的调查工作。整个项目旨在以Borj遗址为支点,探索伊朗高原距今8000年以来古人类在早期农业发展以及石器、陶瓷、冶金等多方面的技术工艺特征与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该地区早期技术进步与当地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开展亚洲大陆东西两端丝路沿线不同文明体系的古代技术与文化交流研究奠定基础。

参加会议的有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丝路科技与文明”项目负责人石云里教授,丝路考古队队长张居中教授、考古队执行队长杨玉璋副教授,以及丝路考古队队员程至杰博士后、崔启龙博士后等。

石云里主任在会上指出,考古队要充分重视在伊方发掘期间的安全问题,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伊方工作人员保持良好沟通。中国和伊朗的考古发掘方式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发掘之前双方要做好充分地沟通和交流,确保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

张居中教授就此次在Borj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布方位置、探方的形状、大小以及最终发掘成果的公布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他还强调发掘工作需符合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对于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地方要同伊方积极沟通,确保发掘工作科学、有序的展开。

杨玉璋副教授就发掘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我方人员的分工等做了具体布置,他强调我方团队以科技考古分析见长,要充分发挥优势,提前做好各项研究预案,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做好科学、系统的采样工作,保障后期相关研究的顺利开展。与会的考古队队员也就发掘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随后,大家就本年度考古发掘前的准备工作及考古发掘具体工作方案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

6月6日,首批考古队员将在石云里教授的带领下,从合肥出发,经北京、德黑兰、马什哈德转道前往内沙布尔市,开展本次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之后张居中教授和杨玉璋副教授将带领第二组第三组队员陆续加入。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丝绸之路考古队)